致命中暑的5个隐匿信号
一、什么是中暑?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全身性疾病。
二、中暑的分类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三、中暑先兆
在中暑发生前,有一个中暑先兆期,高温接触者往往会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但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应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在凉爽的地方休息,并予以密切观察。
四、5个最容易被误判的“中暑伪装”
(1)“无症状出汗”陷阱:身体在骗你!
以为“出汗=散热好”,但大汗淋漓+手脚发凉可能是外周循环衰竭征兆——汗腺已超负荷,血压开始崩溃。提醒:若出汗后反而头晕加重、皮肤湿冷,立即平躺补水,测血压!
(2)“感冒式”发热:体温37.5℃也可能是热射病!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的中枢体温调节退化,核心体温可能已40℃,但腋温仅37℃多,以为是“空调病”,延误2小时可能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3)沉默的器官衰竭:无尿/黄疸比高热更危险。
由于挤压、运动、高热、药物、炎症等原因所致横纹肌破坏和崩解,导致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及血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等组织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气温或体温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肌肉损伤,诱发横纹肌溶解。
(4)“反常脱衣”现象:不是清醒,是脑干受损!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5)延迟型中暑:离开高温环境后24小时才发病。
高危人群:儿童、酗酒者、服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人群。
“延迟型中暑” 的隐蔽性较强,其危害在于症状滞后易被忽视,进而延误处理。在高温环境下,需时刻关注身体状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做好防暑措施,避免因 “小不适” 拖成 “大问题”。
五、如何自救?
(1)立即停止活动,脱离热闷环境到阴凉通风低温处,空调房间最佳。
(2)脱去衣服,促进散热,口服淡盐水或凉开水。
(3)扇风。
(4)休息及自行处理无好转,应立即求助
任何中暑患者,即使症状缓解,必须留观6小时(警惕DIC、脑水肿延迟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