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
一、什么是“多动症”?
学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简写为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以持续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冲动为特征,4%-12%的学龄儿童,66%-85%患儿的多动症可持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期。
二、“多动症”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多动症孩子的日常表现:
情绪问题:清早孩子起床、吃早饭磨磨蹭蹭,一不小心就会吵吵嚷嚷、发脾气;
学习问题:日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错误率高;
人际关系问题:下课上窜下窜,常与同学追打,争吵,不能好好相处;
行为问题:晚上总是没法按要求做事,常常和家长顶嘴,不服从管教,甚至拳打脚踢。
虽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外在的多动症状会减轻,看起来似乎好了,但是距离正常人标准仍然有差距,如做事冲动、粗心、缺乏计划性、人际关系差等,给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造成很多困难,甚至可能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
多动症是一种疾病,需要接受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家长不要单纯地认为多动症是由孩子天生的个性或周遭环境引起的。
三、什么原因导致了“多动症”?
大脑发育异常:大脑结构异常,大脑功能异常,脑内某些化学物质功能失调: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虽然尚没有办法能完全纠正这类化学物质的不平衡,但作用于这类化学物质的药物则可以控制多动症核心症状和改善患儿的行为。
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如基因;母亲妊娠期间吸烟、饮酒、感染等;胎儿分娩过程中的意外伤害,如窒息、早产等;其他环境因素,如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关系严重不和睦等。
四、如何识别和诊断“多动症”?
多动症的识别:SNAP-Ⅳ量表的应用。在纸上列出你担心的问题行为,主要关注的是那些你觉得你的孩子比其他同龄孩子更经常出现或者更明显的问题,对于不能确定是否异常的行为也记下来,以便在就诊时询问医师;在接受专业诊断之前,父母应先与孩子的老师谈谈,了解老师对孩子在学校表现的看法。将老师的看法记录下来,以便在于专业人员会面时进行交流;在接受专业诊断时还要带孩子的成长记录,有关怀孕、生产、孩子的发展记录等,如怀孕时是否抽烟、喝酒、吃药,孩子是否早产,孩子出生后是否存在任何发展上的迟缓,如坐、爬、走、说话等。
五、“多动症”应该如何治疗?
与单纯行为治疗相比,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更能有效治疗多动症。
治疗药物:哌甲酯,托莫西汀。其中,哌甲酯治疗可正常化多动症孩子大脑的右侧腹外侧前额叶(与抑制能力相关)和小脑激活不足。
孩子服用多动症药物有效后还需要维持治疗一段时间,一个疗程约为6-12个月,有的需要更长;医生考虑的因素包括:孩子病症的程度、孩子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孩子过去的治疗效果;自己随意停药会有许多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