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
一、 腰椎间盘突出概述
定义: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导致的症状。
常见症状: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
发病原因:退行性变、外伤、遗传等。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流行病学特点
(1)年龄分布特点主要发病群体:
20-40岁青壮年占比最高,约66.3%-80%。年轻化趋势:青少年(16岁以下)及大学生病例增多,最小病例年龄低至11岁;高龄(70岁以上)患者以陈旧性病变为主。
(2)性别差异
男性高发:男女比例约为4-6:1,男性占比达70.7%,可能与体力劳动强度大及外伤风险相关。
(3)职业相关因素高危职业:
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因频繁弯腰、搬重物导致腰椎压力过大。
久坐人群(如司机、白领)因腰部长时间固定姿势引发椎间盘退变。
(4)好发部位常见节段:
L4-L5椎间盘:占比58-62%(国内数据)。
L5-S1椎间盘:占比38-44%,国外报道更为多见。
两节同时突出者占5-10%,L1-L3椎间盘突出仅占约1%。
(5)发病率趋势整体上升:近年发病率显著增高,且呈现年轻化特征,中学生、青少年病例比例增加。复发率高:治疗后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一年内多次复发。
(6)其他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编码结构蛋白、维生素D受体等基因缺陷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妊娠与肥胖:妊娠期韧带松弛、肥胖者腰椎负荷增大,均属高危因素。
以上数据综合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在青壮年男性、特定职业群体及腰椎下段节段中尤为高发,且近年呈现年轻化趋势。
三、手术方式
1、PTED优点
(1)孔镜局麻下完成;
(2)损伤小,尤其是对后方黄韧带的干扰少;
(3)二次翻修的时候会方便很多,粘连少。
2、孔镜(板间)优点
(1)孔镜全麻下完成,医患舒适;
(2)损伤小,操作简单,定位,破黄,摘髓核,对后方黄韧带的干扰少;
(3)粘连少。
3、UBE优点
(1)全麻下完成,医患舒适;
(2)损伤小,但是较孔镜创伤大,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定位,破黄,摘髓核,对后方黄韧带的干扰大;
(3)粘连较孔镜手术大;
(4)可同时解决前方及后方的压迫,解决椎管狭窄,取得良好疗效。
4、OLIF/CLIF优点
(1)侧方进入,术前体位十分重要;
(2)损伤小,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定位,摘髓核,打入融合器;
(3)间接减压;
(4)恢复脊柱立线。
各种手术方式的确定,依赖于医生手术技术的掌握情况,也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影像学提示,选择合理的手术决策,提高术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