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在悄悄侵蚀你的牙齿?
一、细菌侵蚀机制
细菌会形成牙菌斑,就像给牙齿盖了一层“细菌房子”。它们会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逐渐腐蚀牙齿的牙釉质,导致龋齿的发生。
糖分是细菌最喜欢的“食物”。当我们摄入大量糖分并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中后,口腔中的细菌会迅速将其分解,产生更多的酸性物质,加速对牙齿的侵蚀。
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糖类产酸,宿主的牙齿结构和唾液状况影响细菌生存与酸性物质作用,时间则让这些影响不断累积。它们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龋齿形成。
二、吸烟的危害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附着在牙齿表面,使牙齿变黄、变黑,形成烟渍牙。长期吸烟还会影响口腔的血液循环,降低口腔的免疫力,增加患牙周病的风险。
三、酒精的危害
酒精具有脱水作用,会导致口腔干燥,减少唾液的分泌。唾液具有清洁口腔、中和酸性物质、杀菌等作用,唾液减少会使牙齿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蚀。
四、其他不良习惯影响
咬硬物(如笔、骨头)、用牙齿开瓶盖、进食过快等行为,会对牙齿造成物理性的损伤,导致牙齿裂纹、折断等问题。
五、刷牙的误区
很多人刷牙方法不正确,比如横向大力刷牙,会损伤牙釉质和牙龈;刷牙时间过短,无法有效清除牙菌斑。
六、如何维护口腔健康
第一、正确刷牙。巴氏刷牙法(The Bass Method)或水平颤动法;改良巴氏刷牙法(水平颤动拂刷法);圆弧刷牙法(Fones刷牙法)。
第二、会用牙线和牙缝刷。
1. 确定使用牙缝刷的目的
为了清洁牙缝,预防牙周疾病,并减少牙结石的产生。
2. 选择合适尺寸的牙缝刷
牙缝刷的尺寸是根据牙齿间隙的大小来选择的。根据自己的牙齿间隙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寸。如果牙缝刷过大,可能会导致使用不便;如果牙缝刷过小,则清洁效果可能不理想。
3. 使用正确的牙缝刷姿势
拿起牙缝刷后,将刷头平行于地面,握住刷柄,保持手的姿势放松自然,以减少对牙齿和牙龈的刺激。将刷头缓慢地放入牙缝中,同时将刷头轻轻地推进至刷柄后端。
4. 清洁牙缝的方法
将牙缝刷放入牙缝中后,用来回摆动的方式清洁牙缝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对牙齿和牙龈造成伤害。每个牙缝的清洁时间约为5-10秒,确保彻底清洁每一个牙缝。
5. 使用牙缝刷的频率
使用牙缝刷的频率应该是至少每天一次,最好在睡前使用,三餐后都可以用,使用牙缝刷前,先用牙线进行初步清洁,然后再使用牙缝刷进行深层清洁。
6. 使用后的清洁和消毒
使用完牙缝刷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将其风干。定期更换。
第三、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定期规范洗牙、牙周维护。
第四、纠正不良口腔习惯。
第五、消除不利因素。窝沟封闭,多生牙、阻生牙及错位牙拔出或矫治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残根残冠及时拔除、缺失牙及时修复。
第六、合理营养。加强牙颌系统生长发育期的营养;注意食品的物理性质;控制糖和碳水化合物。
第七、控糖减脂饮食,积极防治糖尿病;孕前口腔检查,预防妊娠期牙龈炎;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